从小,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善良、宽容、帮助他人,这些当然都是好的品质。然而,当我们面对低层次的人时,盲目地对他们好,却往往是最大的愚蠢。
因为低层次的人,他们的身上往往充满着动物性,擅长互撕与互踩,根本就不讲究什么规则。他们也不懂得真正的爱与善意,只讲究博弈与争斗。
所以,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善意而感恩,反而只会得寸进尺、欺负弱者,甚至在你最艰难的时候,对你落井下石。
如果你对他们太好,就会激发他们的恶意,如此,他们对你的行为不仅会消耗你的精力,还可能给你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。
01. 低层次的人不懂感恩,只会得寸进尺
“与其浪费时间在不懂感恩的人身上,不如将善良留给那些值得的人。”
低层次的人,往往缺乏感恩的心态。他们不明白善意的真正意义,甚至会把你的善良当作理所当然。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你对他们的帮助而心存感激,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软弱可欺的表现。
他们习惯于得寸进尺,不会在得到好处后适可而止,反而会不断提出更过分的要求,直到榨干你为止。
我大学时候,有个高中同学朝我借钱,2000元,数目不小,他说,他妈妈生病,实在没办法才朝我张的口,我那时候每个月生活费500,自己虽然做点儿家教,但是这个数目对我来说还是挺大的,而且我和他关系也就一般,不过我思来想去,觉得他给母亲看病也是个正事儿,于是,我就借了,他答应我半年后归还,结果半年后,我根本联系不上他,一年后,我婉转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,打电话的第一句是:“你手头紧不紧?能不能再借我1万?”
我拒绝了他,让他先还钱,他开始支支吾吾,挂了电话以后,他又人间蒸发了很久。
直到十年同学聚会的时候,他还是没有还给我。
当时,我看到他也在,就提醒了下他,他才有些尴尬,聚会结束以后,他发消息给我说,他不记得了,是不是我记错了。幸亏我当时保留了借条,他这才勉强承认,最后磨了好久才还给我。
后来在同学群里聊到他,才得知,他妈妈早在他三岁的时候就过世了,他朝我借钱那次一定是撒的谎,而且,他还在别的同学群里说我的坏话,令人作呕。
时至今日,我算是彻底看透了他的真面目,只是时光不能倒流,怪只怪当初的自己太过于善良,识人不清。
02. 低层次的人不懂礼数,只会把你当弱者欺负
“善良不是软弱,而是力量,但在低层次的人眼中,善良常被视为可以利用的软肋。”
低层次的人不懂得礼数,他们只懂得对强者低头,对弱者欺凌。你对他们的宽容和忍让,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软弱的表现。
越是善良宽厚的人,越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。他们会不断地试探你的底线,一旦发现你没有强硬的反应,他们就会变本加厉,欺负你、利用你。
想到我爸刚转业那会儿。
他原本就性格温和,一来到单位,就对所有的下属非常友好,还总是替他们着想,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。
然而,他的这份好心却被一些下属视为无能和软弱。他们不仅不尊重他的管理,还时常背后议论他,甚至故意在工作中制造麻烦,最后还捅出了一个大篓子,差点无法收场。
“慈不养兵,义不养财”,我爸算是对这句话,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。
不是所有人,都值得你对他们好,你越是谦恭有礼,他会认为你越是没有本事,欺负你没商量。
03. 低层次的人,没有底线,很会落井下石
“真正可怕的不是敌人,而是那些在你信任时背叛你、在你困难时打击你的人。”
低层次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底线。在你眼里可能是震碎三观的事情,他们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出来。
他们没有愧疚感,也不会因为你的好心而心生怜悯。相反,当你处于困境时,他们往往会露出狰狞的面目,趁机落井下石。
在职场上,这种现象屡见不鲜。有些人在平时与你称兄道弟,表面上对你恭维有加,可一旦你遇到困难,他们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踩你的人。
我表弟刚进一家单位,和几个一起进来的同事们关系非常铁。有几个人老家离得比较远,节假日,表弟还经常帮他们当班,按说,感情该是很好了。
然而让表弟没有想到的是,他有次因为家里孩子生病,中途翘班了一会儿,就被人告诉了上级,不光让他被扣了钱,还让他失去了晋升的机会。
谁知道表弟翘班的事情呢?不用猜就清楚,一定是那几个玩得比较好的兄弟。
人心隔肚皮,你对某些人再好,他也未必把你当亲人,相反,他可能还会把你的困境作为提升自己、取悦上司的机会,毫不犹豫地背叛你,甚至编造谎言来诋毁你。
人最重要的能力是:识人。不要轻易相信别人,更不要轻易地就对别人掏心掏肺。
04.总结
“升米恩,斗米仇,善良要留给值得的人。”
善良是宝贵的,但对低层次的人太好,是一种无谓的消耗。
低层次的人不懂感恩,他们只会得寸进尺;他们不懂礼数,只会欺负弱者;他们没有底线,擅长落井下石。
做人善良是对的,但善良也要有智慧,善良也要有锋芒,不要让你的善良成为低层次人眼中的软肋和利用的工具。
你留给他们的,应该是清晰的界限,让他们轻易不敢造次。
你的善良,应该用在那些真正懂得珍惜和回馈的人身上,那样才不会浪费。
稻盛和夫说:
“人活着就要,做一个有锋芒的人,遇强则强,遇弱则弱,遇善则善,遇恶则恶。该翻脸时翻脸,才能让人看清你的底线所在。”
没错!与你共勉。